于勇做客央视《对话》栏目 深情讲述中国钢铁产业梦想如何实现、这样的梦想又将如何延续——把中国钢铁工业推向更高的高度 让中国因为钢铁更强大、更美好
2021-07-30

2021.07.26来源:《河钢》

“中国钢铁人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面向未来,不会忘记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会把中国钢铁工业推向更高的高度,让中国因为钢铁更强大、让中国因为钢铁更美好。”724日,以“产业梦想:工业之材”为主题的最新一期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世界钢铁协会主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就“中国钢铁的产业梦想如何实现、这样的梦想又将如何延续”这一话题与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精彩对话。

 

于勇结合“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铁锤”和第三套人民币5元图片背后的故事,深情回顾了我国钢铁工业产业梦想的起步阶段。他说,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就高度重视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工业是我国最早建成的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也支撑我国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的建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南京长江大桥、“两弹一星”等重要项目中,钢铁工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钢铁行业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行业,钢铁工人是令人敬佩的群体。一个行业、一个工人的形象能够在人民币上体现出来,充分说明了这个行业的重要性。这份荣誉感也激励着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代代中国钢铁人身怀钢铁报国的信念,投入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事业中。“新中国第一代劳模的铁锤”的主人马万水,是河钢宣钢前身龙烟铁矿的一名工人,他带领矿石挖掘团队创造了地下巷道每个月23米的全国纪录。这把铁锤承载的是钢铁人坚韧不拔、不畏困难和艰险的精神。在物质极大丰富、设备已经武装到“牙齿”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钢铁人的灵魂。

在与陈伟鸿谈到我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亿吨,作为钢铁人最深刻的感受时,于勇表示,每一块钢铁里都蕴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钢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一个国家的国力。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一次会议上提到国家一穷二白时指出,“穷”是因为我国产钢少,“白”是我国科技落后。毛泽东主席把“钢”和“穷”连在了一起,对钢铁人来讲是刻骨铭心的,也让钢铁人真正感觉到了钢铁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1996年,我国实现了钢产量突破1亿吨,这一方面实现了毛主席当年的梦想,另一方面也让中国成为世界钢铁的第一大生产国,意味着这个国家一个全新的开始。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相继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的演进轨迹中可以看出,很多发达经济体腾飞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巨大发展。

1996年开始,我国经济实现了更快更强发展,钢铁行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就陈伟鸿提出的“在这一时间节点上,我们在反观在思考中国钢铁行业的真正实力的时候,该如何评价”这一问题,于勇表示,2006年是中国钢铁工业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标志着整个钢铁工业供需关系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钢铁产业到了从量到质的调整的新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初期,由于经济发展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在生产能力没有实现有效供给阶段,钢铁生产企业关注的就是产量和效率,如何才能够生产出更多的钢材。但是必须理性地看到,那段时间钢铁企业的产品、管理、技术质量体系是粗放的,产品技术含量水平是低下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市场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建筑用钢,而是快速增长的制造业用钢等多种钢材,中国钢铁工业也在由追求产量、追求效率,向追求质量、追求品种、追求多元供给转变。

2009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钢铁市场寒冬一直持续,钢铁卖出“白菜价”,产能过剩这个原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结构性问题与钢铁牢牢绑在了一起。围绕“当发展路径面临挑战,中国钢铁行业是如何走出低谷重拾产业荣光”这一话题,于勇从理性看待钢铁产能、钢铁“白菜价”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什么、中国钢铁工业路径选择,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围绕陈伟鸿提出的当时社会上对于钢铁行业的一些评价时,于勇表示,要理性看待钢铁行业的产能问题。中国钢铁产量第一,是国家多年来一直渴望的目标,也是中国钢铁人多年努力取得的成果。中国钢铁工业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中国钢铁人用仅仅不到3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走过的道路,不能够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不去珍惜。如今,我们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制造能力、拥有世界最好的装备、拥有世界最高的环保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这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成果,希望社会要理性看待钢铁。可以说是有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助力了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鸟巢体育场、天眼等一系列超级工程,这个星球上我们能看到的美丽几乎都是由钢铁来支撑的。

于勇表示,在提到钢铁卖出“白菜价”这段历史时,不应忘记中国钢铁工业作出的贡献。社会上曾经一度提到钢铁卖出“白菜价”这一话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白菜价”钢铁的背后,中国钢铁人付出了什么。中国钢铁工业在供需关系发生转变之后,“白菜价”钢铁恰恰倒逼整个钢铁行业重新认识该如何对待产品、对待生产组织模式、对待技术、对待客户,并以此来改进提升自身实力。如果没有“白菜价”钢铁的倒逼机制,中国钢铁工业达不到现在的高度。与此同时,“白菜价”钢铁也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最低的成本,极大地增强了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

在回答陈伟鸿提出的“打不垮的钢铁人如何以钢铁般的意志开始新的路径选择”时,于勇表示,在全新的供需关系阶段,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追赶客户速度的能力上。许多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困境,不是生产的产品不够好,而是客户不再需要他。2006年以后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后,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最切身的感受就是很多普通产品卖不出去了。这是因为国家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周期,中国钢铁工业也在自身调整,在进行产品结构升级。以河钢为例,2013年,河钢就拥有中国钢铁工业乃至世界钢铁工业最好的装备,各产线生产的都是一流的产品,那企业为什么又陷入困境呢?关键在于彼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没能跟上下游客户转型的步伐。从2013年开始,包括河钢在内的中国钢铁工业在客户关系上做了巨大的调整,围绕经济结构转变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通过追随客户、跟随客户,形成了全新的新型客户关系和供需关系,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于勇表示,在为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并树立起强烈自信心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和世界更先进的行业和企业相比,中国钢铁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国钢铁工业拥有全球最好的装备,也能够生产出全球绝大多数的产品,但终究有一部分产品在技术上、工艺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世界发达经济体的钢铁工业又实现了新的转型,即由生产钢材向生产材料转变、由简单的材料加工向承载技术转变。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在遵循这样一个由宏观到微观转变,由追求数量、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追求品种、追求创新和材料转变。中国钢铁行业目前正在初步进行这样的转变,未来当我们的钢铁产品能够成为一种专有技术的载体,为下游客户提供专利技术,那时中国钢铁工业又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着中国钢铁产业在世界钢铁的舞台上绽放着自己新的梦想。围绕“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用什么成就大国底气”这一话题,于勇结合担任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的经历、运营河钢塞钢的经验,以及如何为世界钢铁留下“中国印记”等方面分享了自身感受。

于勇在向陈伟鸿介绍世界钢铁协会时表示,中国钢铁企业能够站在世界钢铁舞台中央,得益于中国国力的提升和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世界钢铁协会这个核心组织是由14个执委成员组成,除了中国的2个企业是国有企业,其他企业在每个大洲、每个国家都是富可敌国的企业。能够成为世界钢铁协会主席,站在他们的中央,这份底气来自国家的实力。中国作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强国之一,让中国钢铁工业有了巨大的市场,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中国钢铁工业现在的体量和实力。同时,中国钢铁工业雄踞世界之首的25年时间里,我们是世界头号钢铁大国、也是头号钢铁强国,中国制造业占据全球30%的体量,也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此外,中国作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引擎,也给中国钢铁人一份底气,让我们自信地站在世界钢铁舞台中央。

于勇在与陈伟鸿谈到运营河钢塞钢的经验时表示,河钢通过赋予河钢塞钢可持续发展能力,展现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全球化运营能力。在运营河钢塞钢过程中,河钢通过将自身全球资源嫁接给河钢塞钢,使其从原来一个极具区域性特点的企业,变成了一个全球性企业,有效拓展了河钢塞钢的销售和采购半径,提升了议价能力。同时,对河钢塞钢进行大幅度技术改造,向其输出了21项中国钢铁工业的专有技术,并在欧洲注册专利。一系列举措,使河钢塞钢产品竞争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企业运营河钢塞钢为的是恢复这个企业的活力,而不是短期行为。

就陈伟鸿提出的“世界钢铁行业进入中国时间,这样的时代际遇会对中国钢铁提出什么样的希望”这一问题,于勇表示,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中国钢铁将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发展等领域为世界留下“中国印记”。中国自199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标志着世界钢铁进入中国时代。2020年,我国钢铁产能突破10亿吨,占全球钢铁产能一半以上,成为又一个历史性的标志。纵观世界钢铁发展史,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其作为世界钢铁头号强国期间,都凭借其取得的技术突破为世界钢铁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低碳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拥有了世界领先的工艺和技术。中国钢铁工业也将在这些领域为世界钢铁发展贡献力量、烙上“中国印记”。

面向未来,于勇信心满怀。他深情地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钢铁行业,越来越成为一个高科技行业。未来,钢铁行业依然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一股坚强的力量,会支撑起共和国强大的脊梁和身躯,中国钢铁行业依然是受社会尊重的行业。中国钢铁人是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他们面向未来,不会忘记一路走过来的艰辛,会把中国钢铁工业推向更高的高度,让中国因为钢铁更强大、让中国因为钢铁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