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 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钢铁行业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讨会昨天(23日)在北京市闭幕。此次会议的宗旨是提高我国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广行业先进适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共同致力于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进,促进钢铁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及转型升级。
在22日举行的会议开幕式上,会议由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陈运法、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运法党委书记介绍,随着燃煤电站污染控制成效的显现,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非电行业污染控制已经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大气质量改善的关键和难点之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涉及冶金烟气的污染控制,一些先进技术已在河钢得到了大力推广及应用,双方还共同承担了国家大气治理的重点专项。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共同促进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非电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我国钢铁,包括非钢产业的一些技术的发展和污染控制,共同为我国大气污染的改善做出贡献。
张欣欣校长介绍,“创新驱动、两化融合、绿色钢铁、走向国际”是目前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几个主要特征。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更是钢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他表示,本次会议既有国家对行业的布局,也有行业发展动态,既关注减排技术的交流,也有净化政策标准的专题研讨,相信这次大会的成果可以加速推进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及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未来终见“碧水蓝天、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受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委托,河钢钢研总院院长李建新代表河钢集团致辞表示,近年来,钢铁行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既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更面临加强节能环保和化解过剩产能的巨大压力。钢铁行业既要以全新产业形象改变社会公众的传统认知,也要更加积极主动的担当起社会责任,真正在减少污染,减少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钢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治理行业污染的问题上,尤其是在烟气排除控制,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脱硫脱销等领域,不仅仅依靠对传统工艺进行整改提升,更需要从源头治理上实现减排,力争在工艺技术上实现重大创新和突破。相比传统工艺的改进,源头治理和技术创新更具有生命力,具有竞争力,也更代表行业发展的方向。为解决钢铁行业的污染治理难题,河钢聚集了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中冶等多内多领域顶尖优势研发机构和行业领先企业,承担和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钢能有机会参与关系行业可持续发展,关系行业未来命运,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河钢集团的重大荣誉,更是企业的担当。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环境保护处处长雷文、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廷钰、河钢集团副总经理王新东分别就“非电行业烟气排放与治理技术的进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升级”、“钢铁行业在中国大气污染控制中的重要性”、“钢铁行业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展”、“河钢集团绿色制造创新实践与展望” 等议题作了主旨发言。
另外,此次会议共设5个专题研讨会,分别围绕“源头减排控制技术”、“烟气/煤气高效除尘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碳减排与钢铁行业烟气净化政策标准” 等主题展开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在烟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领域的一流的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工程设计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国家环保部、工信部、河钢集团等政府机构及企业相关人员近300人参加了会议。(来源:新华网)